为拓宽学生学术视野,普及前沿健康理念,6月7日,在二教2501,williamhill威廉希尔特邀音乐治疗领域权威专家王祎非教授,为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“音乐治疗:声音里的疗愈密码”的科普讲座。现场座无虚席,50余名师生在声波与知识的交融中,共同探索音乐治疗的神奇世界。
讲座伊始,王老师用生动的案例引入,分享了她的奶奶患了阿尔兹海默症,通过聆听特定节奏的音乐,逐渐基本恢复的故事。这个真实故事瞬间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,也让大家对音乐治疗的神奇效果充满期待。随后,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方法。原来不同频率、节奏、旋律的音乐,能够影响人的脑电波、心率和内分泌系统。例如,舒缓的古典音乐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,让人放松;明快的节奏则能刺激多巴胺分泌,提升情绪。这些专业知识颠覆了学生们以往对音乐作用的浅薄认知,让人意识到音乐与人体生理、心理机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讲座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互动体验环节。学生们跟着王老师打着节奏沉浸在一段段精心挑选的音乐中。而节奏强烈的鼓乐响起时,身体不自觉地随之摆动,这种直观的感受让人体会到音乐治疗的魅力,它无需复杂的言语交流,就能直击心灵深处,唤醒内心的情感。
这次科普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,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。音乐不仅是艺术,更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治疗工具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人们常常忽视内心的声音,而音乐治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自己对话、疗愈自我的方式。未来,也希望能将学到的音乐治疗小技巧运用到生活中,在感到焦虑、疲惫时,用音乐为自己充电,同时也把这份美好分享给身边的人,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治疗的温暖与力量 。随后,王老师结合大量临床案例,展示了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干预、老年认知症改善、术后疼痛管理等领域的实践成果。自闭症儿童在鼓圈活动中首次产生社交互动,帕金森患者通过音乐节拍训练重获肢体协调能力……一个个真实故事让在场师生深刻认识到,音乐治疗正以其独特优势,为传统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
本次讲座既是一场学术盛宴,更是一次心灵启迪。现场同学纷纷表示,讲座打破了对音乐功能的固有认知,感受到跨学科知识融合的魅力。学院后续将持续推出系列科普活动,致力于搭建多领域知识传播平台,助力学生拓宽学术视野,培养创新思维,推动音乐治疗知识在校园的普及,让更多师生了解、受益于这一前沿领域,共同探索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无限可能。
(审读人:吴晶晶 李冬冬)